湖南師範大學物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授予於2003年11月,其招收博士後的一級學科“物理學”所涵蓋的二級學科包括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學、等離子體物理、基本粒子與核物理、無線電物理和聲學等。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依托的學科始於1938年 的國立師範學校的物理學科,1981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5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0年理論物理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國務院批准理論物理為博士授予權學科,2000年凝聚態物理被批准為博士授予權學科,2005年“物理學”被批准為博士授予權一級學科。1995年“非線性物理學”被評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0年“理論物理”被評為湖南省重點學科。 2011年“理論物理”被評為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主要研究方向
量子調控方向主要研究內容:量子調控就是探索新的量子現象, 發展量子信息學、關聯電子學、量子通信、受限小量子系統,構建未來信息技術理論基礎,具有明顯的前瞻性。 重點研究: a、量子通信的載體和調控原理及方法; b、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論中的基本問題(如: 量子糾纏、量子信息熵、量子測量等); c、受限小量子體系的新量子效應;d、量子調控表徵和測量的新原理.
原子與分子理論方向主要研究內容:a、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與量子信息,原子孤子激光研究; b、運用核磁共振技術,進行量子計算理論和實驗研究; c、囚禁原子、分子和離子與激光相互作用中的混沌、孤子等非線性現象研究; d、開展外場與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實驗研究; e、量子自陷理論計算多原子分子高激發態振動能譜,揭示其動力學行為特征的研究; f、對大分子物質膠體、微乳液材料和膠球原子分子模型進行理論研究。
非線性理論方向主要研究內容:a、孤子微擾理論及其應用;b、混沌控制理論及其應用;c、非線性物理系統的穩定性分析;d、流體力學中的孤子與混沌現象。
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方向主要研究內容:a、黑洞量子信息、 黑洞熱力學、黑洞熵的統計起源等問題的研究;b、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嚴格解及引力效應;含場方程的嚴格解,恆星、星系、星系核以及宇宙的相對論引力效應的研究; c、引力的量子化,量子光錐漲落,量子引力效應實驗觀測的探討。d、量子引力效應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e、黑洞的經典和量子性質的研究。
凝聚態物質與新效應方向主要研究內容:a、量子計算機的量子點物理實現研究;b、錶面、界面微結構研究; c、介觀(納米)體系的表徵與輸運特性及其外場控制與操縱; d、納米材料技術與納米電子學及納米電子力學研究; e、(量子)超流體非線性動力學研究。
學術隊伍情況
學科擁有一支以國家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為學術帶頭人,以跨世紀、新世紀人才等為學科帶頭人,以具有博士、博士後、海外留學經歷的中青年教授、副教授為骨幹,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學緣結構合理,具有創新活力的學科隊伍。
本學科在職研究人員38人,其中教授23人,湖南省“芙蓉學者”特聘教授2人,博士23人,博士生導師15人,具有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意大利、新加坡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做過博士後或開展合作研究經歷的13人。 其中1人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人學術著作< <黑洞物理學>>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1人;1人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3人獲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計劃”資助;4人入選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一、二、三層次建設。
科研及成果情況
目前本學科共發表SCI論文229篇,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6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1項,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課題12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任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基金2項,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2項,國家重點實驗開放基金1項,其它省部級課題35項。此外還承擔了國家“973”項目子課題2項,這些項目經費總計達743.5萬元。
教學實驗設施
2擁有建築面積10000多平方米的教學科研大樓;教室20餘間,其中多媒體教室7間,實驗室64間,面積4543平方米,還有教授工作室18間;擁有省內物理學文獻資料最齊和計算機網絡等技術設備的現代化專業圖書資料室,有美國物理學會(APS)全部期刊的電子版和印刷版,以及英國物理學會(IOP) 全部期刊和美國物理聯合會(AIP)部分期刊的電子版, 成為國內繼清華、北大和浙大之後少數大學擁有APS全部期刊的電子版和印刷版的單位;擁有普通物理、近代物理、電子、通信、現代光學、量子信息、固體微結構、微機機房等先進的實驗設施;擁有大型天文臺和天象館。全院儀器設備3039台件,價值1861.12萬元。
學科優勢、特色:
設站學科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的量子隧穿、量子信息、量子熵、量子計算實驗(與中科院武漢物理數學所合作)、量子微擾理論和原子分子系統中的量子混沌、 孤子微擾理論、固體錶面界面特性、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嚴格解、黑洞熱力學、黑洞量子理論和量子引力等方面的研究均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在國際上也有較大影響。
湖南師範大學博士後流動站覆蓋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及聯繫方式一覽表
名 稱 | 專業 | 研究方向 | 聯系方式 | 備註 | |
聯系人 | 聯系電話 | ||||
物理學 | 理論物理 | 現代引力理論與場論 | 吳浪波 | 8873066 | |
光與物資相互作用物理 | |||||
原子分子理論 | |||||
非線性物理 | |||||
凝聚態物理 | 錶面、界面與計算凝聚態物理 | ||||
凝聚態物理中的非線性問題 | |||||
低維繫統與介觀物理 | |||||
納米材料與催化工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