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師資隊伍教師信息物理系教師 → 正文

郭桂周 副教授

作者:時間:2023-01-11 20:05瀏覽次數:


040C639279D6DD2B1D419318223_152BF7E7_1316C

個人簡介

郭桂周(1982.10-),河北滄州人,2014年博士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專業方向為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同年7月入職0。現為湖南師範大學物電2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科學教育與課程社會學等。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省級項目多項。在《比較教育研究》、《教育科學研究》、《物理教師》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辦公室:格物樓328

Email:guogz@hunnu.edu.cn

學術貢獻

1.從人與自然關係的視角對理科教科書中的環境教育問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2.從多個視角和主題對物理教科書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3.從全球化的視角對一些教育熱點問題(如STEM教育、核心素養)展開了深入而卓越成效的分析。

教學情況

1.承擔本科生課程:

《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物理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物理教學技能訓練》、《教育調查與統計》、《創新與探索實驗》及教育實習等

2.承擔研究生課程:

《科學教育類文獻選讀》、《物理教育案例與論文寫作》、《科學與人文》等

承擔課題

1. 國家社科教育學國家青年基金項目“新中國小學科學(自然)教科書中的‘人-自然’觀發展研究”(項目編號:CHA160212)),2016年07月-2021年09月,經費:18.0萬,已結題。

2.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社會性科學議題(SSI)課程設計研究”(項目編號:15YBA265),2015年11月-2020年12月,經費:1.5萬,已結題。

3.2021年湖南省課程思政示範項目“物理教學案例分析”,2.0萬,在研。

4.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青年資助課題:“新中國中學理科教科書中的‘人-自然’觀發展研究”(項目編號:XJK016QJC002,2016年06月-2021年12月,經費:1.0萬,已結題。

5.湖南師範大學青年基金課題:“基於社會性科學議題課程的公民教育研究”(2014.12-2016.12),經費:4.0萬,已結題。

代表性論文

(一)核心及以上

1.論作為文化資本的核心素養——全球化的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20(3).CSSCI期刊,人大複印全文轉載。

2.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目標設計:問題、原理與模式[J].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2(5):47-52.

3.警惕新自由主義的幽靈——美國STEM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批判話語分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8(12).CSSCI期刊,人大複印全文轉載。

4.“說服式教學”:內涵、價值與實施[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06).CSSCI期刊,人大複印全文轉載。

5.我國物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政策歷史演進及其特征[J].課程教學研究,2019(03).人大複印全文轉載。

6.整合技術的科學教學法知識(TPASK):基本內涵與提升策略[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2(01).CSSCI期刊。

7.與環境教育的互動:國際科學教育發展的一個新趨勢[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2(04).CSSCI期刊

8.植根於社區:美國農村科學教育改革的新路向[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3(1).CSSCI期刊

9.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新《初中綜合科學課程標準》述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29).CSSCI期刊

10.基於科學館的科學教師教育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26).CSSCI期刊

11.美國農村教師短缺困境及其補充策略[J].比較教育研究,2012(06).CSSCI期刊

12.新中國建國70年中學物理課外作業變遷及未來展望——課程政策的視角[J].中學物理,2021(3).人大複印全文轉載。

12.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科書中的整合特征與實施建議[J].基礎教育課程,2020(7下).北大核心。

13.“牛頓第一定律”物理學史辨——兼論宗教對近代科學起源的推動作用[J].物理教師,2012(11).北大核心。

14.新中國小學科學課程自然觀的歷史變遷及其路徑依賴——基於新制度經濟學理論的視角[J].上海教育科研,2019(05).北大核心

15.學科文化理論視域下的HPS教育[J].教學與管理,2019(03).北大核心

16.STSE教育:內涵、類型與維度[J].化學教學,2021(9).北大核心

(二)省級期刊論文

17.高中物理新課標中的“科學-技術”觀:問題與建議[J].中學物理,2018(21).

18.試論科學教育的生命意蘊[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17(06).

19.科學實踐及其教學策略(筆談)[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0(02).

20.論我國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變革的內在張力[J].北京教育2學報,2019(04).

21.美國中學科學教科書中科學本質觀的實證研究——以《科學入門》為例[J].教育文化論壇,2020(02).

22.我國中學物理教科書中環境教育內容的文本分析——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書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18(08).

23.應用Mathematica軟件優化高中物理教學研究[J].物理通報,2018(01).

24.基於科學史的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研究[J].湖南中學物理,2018(07).

25.物理課程中的技術知識研究[J].湖南中學物理,2017(06).

26.面向實踐的HPS課程開發何以可能?——歐洲HIPST項目述評[J].湖南中學物理,2020(02).

27.整體性視域下的社會性科學議題:內涵、特征與價值[J].湖南中學物理,2019(06).

28.國際科學教育實踐轉向的三重邏輯[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6).

29.核心素養的本質及其全球化的動力機制[J].課程教學研究,2021(1).

30.新中國建國70年中學物理課外作業的歷史變遷及未來展望[J].中學物理,2021(3).

31.物理教科書中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問題[J].教育前沿,2021(9).

32.我國中學物理教科書中科學家形象建構的實證研究——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書為例[J].教育導刊,2018(10).

33.初中物理教科書“前言”中科學本質觀的實證研究——以人教版為例[J].中學物理,2018(10).

獲獎情況

1.2021年指導二名研究生分別獲得全國“田家炳杯”教育碩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獎;

2.2021年指導二名本科生獲得第十二屆“格致杯”物理師範生教學技能交流展示活動一等獎。

3.2019年指導一名本科生獲得第十屆“東芝杯”理科創新教學大賽三等獎;

4.2019年指導四名研究生獲得第七屆“華夏杯”全國物理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

5.2017年指導一名本科生獲得第三屆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

6.所指導研究生2人獲得國家獎學金,6人獲得學校一等學業獎學金。

7.論文“美國農村教師短缺困境及其補充策略”獲得第八屆(2013年)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成果二等獎;

8.論文“整合技術的科學教學法知識(TPASK):內涵、提升與評價策略”獲得第七屆(2011年)教育技術博士論壇優秀論文獎。

上一條:張樂波 副教授

下一條:單 葳 副教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