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概況
物理與電子科學2簡介
0的建立可追溯到1938年國立師範2的理化系。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湖南師範2成立,創建物理系。1999年物理系與理2合併,在物理系應用電子技術教育專業基礎上創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系。2002年理2分院,組建物理與信息科學2。2018年信息類學科分出,2更名為物理與電子科學2。
現有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學三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127人,其中教授43人,博士生導師38人,副教授39人,具有博士學歷的教師89人。近年來,在學校人才強校戰略的引領下,通過引培並舉,打造了一支包括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等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9人,中科院百人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等省部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8人在內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等10餘項(其中近兩年獲得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立項),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2項“國際領跑”,1項“國際並跑”。
2現有“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學科、“低維量子結構與調控”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量子效應及其應用”教育部創新團隊、“大學物理”國家級教學團隊等國家級平臺,擁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理論物理湖南省重點學科、物理學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和國內一流培育學科、“量子效應及其應用”湖南省高等學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湖南省高校特色專業、物理與電子技術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物質微結構與功能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物理與信息技術”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實驗中心、中科院理論所-湖南師範大學彭桓武科教中心等省、校級平臺。物理學科的ESI排名曾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
2先後與8個國家和地區、15個大學或機構建立合作與交流關係,開展人員交流、教學和科研合作,取得了高顯示度成果。
目前在校學生1797餘人,其中研究生493餘人,學生考研率40%左右。改革開放以來,2培養了包括3名院士、16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等在內的一大批科技精英,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徐特立教育獎”獲得者、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正高級中學教師和國際中學物理奧賽金牌教練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學物理教育家。人才培養成效穩居師範院校和地方高校前列。
物理與電子科學2簡介
0的建立可追溯到1938年國立師範2的理化系。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湖南師範2成立,創建物理系。1999年物理系與理2合併,在物理系應用電子技術教育專業基礎上創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系。2002年理2分院,組建物理與信息科學2。2018年信息類學科分出,2更名為物理與電子科學2。
現有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學三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127人,其中教授43人,博士生導師38人,副教授39人,具有博士學歷的教師89人。近年來,在學校人才強校戰略的引領下,通過引培並舉,打造了一支包括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等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9人,中科院百人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等省部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8人在內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等10餘項(其中近兩年獲得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立項),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2項“國際領跑”,1項“國際並跑”。
2現有“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學科、“低維量子結構與調控”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量子效應及其應用”教育部創新團隊、“大學物理”國家級教學團隊等國家級平臺,擁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理論物理湖南省重點學科、物理學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和國內一流培育學科、“量子效應及其應用”湖南省高等學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湖南省高校特色專業、物理與電子技術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物質微結構與功能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物理與信息技術”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實驗中心、中科院理論所-湖南師範大學彭桓武科教中心等省、校級平臺。物理學科的ESI排名曾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
2先後與8個國家和地區、15個大學或機構建立合作與交流關係,開展人員交流、教學和科研合作,取得了高顯示度成果。
目前在校學生1797餘人,其中研究生493餘人,學生考研率40%左右。改革開放以來,2培養了包括3名院士、16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等在內的一大批科技精英,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徐特立教育獎”獲得者、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正高級中學教師和國際中學物理奧賽金牌教練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學物理教育家。人才培養成效穩居師範院校和地方高校前列。